茅学勤


2021-10-25 15:12 信息来源: 市史志办 浏览次数:


茅学勤(1900-1929),江苏江阴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江苏沙洲县农民运动领导人之一,1928年曾先后两次到靖江帮助发展党组织,建立革命武装,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1月因叛徒出卖被捕,2月6日被敌人杀害。

 

1900年,茅学勤出生于江阴县后塍镇学田圩(今属苏州张家港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在江阴乙种师范学校毕业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第一工业学校,1923年意外地中了一次彩票,获得3000元,便弃学回乡,创办学田圩小学,白天教穷苦人家的孩子读书,晚上组织青年读夜校。当地农民的贫苦和一桩桩不平事,点燃了茅学勤心中愤怒的烈火。是年春,茅学勤的好友孙逸群(中共江阴独支书记,公开身份是小学教员)在沙洲县秘密从事农民运动,以“请求赈灾”为名,要求地主豪绅将积谷发给饥饿的民众。茅学勤接受了共产党组织农民闹革命的主张,积极参加活动,并以妻子的干爹大地主朱孔阳家作为第一个目标。他亲自带领100多个农民到朱孔阳家“吃大户”,开仓分粮。这一举动在当地引起了很大反响,“吃大户”成为当时农民联合起来,向地主豪绅作斗争的主要手段。

1927年3月21日,北伐军进抵江阴城。此时,正值江阴县农民协会正式成立,孙逸群担任委员长。为推进群众革命运动,县农协在东门的励实中学举办农民运动训练班。茅学勤作为东北乡的代表和朱松寿等四五十名农运骨干参加了学习。

农训班结束后,茅学勤回到后塍,立即着手组建农民协会工农纠察队,号召农民打倒土豪劣绅,农民群众拍手称快。不久,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消息传来,江阴城乡一片白色恐怖。孙逸群转移无锡,茅学勤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坚贞不屈。敌人无计可施,只得于9月间以“证据不足”将他释放。

此时,中共江阴县委书记钱振标回江阴组织秋收起义给茅学勤以很大鼓舞。他毫不犹豫地表示坚决跟党走。不久,经钱振标介绍,茅学勤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中共江阴县委为了贯彻八七会议精神,组织秋收暴动,邀集各地农运骨干,以到茅学勤家吃“路头酒”为名,召开会议。经研究,决定由钱振标(化名高大鹏)担任农民革命军总司令,茅学勤(化名王天民)为副司令;成立江阴县革命委员会,茅学勤担任革命委员会委员;选定农民运动基础较好的后塍镇,作为江阴首次暴动的地点。

1927年11月15日深夜,钱振标、茅学勤率领150余名手持大刀长矛的农民武装,包围了国民党江阴县公安局第三分局所在地法水庵。接着,乘胜攻入“禁烟检验所”。愤怒的农民高呼“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冲进俞道聘家,将搜出的田契、债据、租簿统统烧毁。后塍暴动首战告捷,反动政府一片惊慌。

翌日凌晨,国民党江阴县公安局长张品泉率部会同驻澄十三军一师两个连的武装赶到后塍,但农民武装早已转移。敌人知道茅学勤是暴动的首要分子,焚烧了他家14间瓦房,没收其全部土地,并逮捕了他的父母及哥哥茅学友。不久,茅学友在狱中被折磨而死。

 12月20日,茅学勤等人连夜调集3000多农民武装于次日凌晨3时许,包围了法水庵和电灯厂,举火为号,两路一齐进攻。经过4小时激战,救出了被捕的朱松寿、张老四和茅学勤的弟弟茅学思3位农民暴动骨干,打死警察6人,缴获毛瑟枪3支,天亮时胜利撤回。

1928年1月上旬,江阴县委于周庄耿家宅基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茅学勤当选为县委军事委员。接着茅学勤等又领导了1月中下旬的后塍西五节桥、善政桥和顾山周东庄等地暴动,2月3日的东乡杨舍镇暴动、3月20日的第四次后塍暴动、3月21日的峭岐暴动。通过暴动,严惩了土豪劣绅,提出“苏维埃政权万岁”等口号。随着白色恐怖日益加剧,江阴东乡参加暴动的农民200余人被捕杀,306家农民的房屋被焚烧,被迫逃亡在外约2000余人。江阴农民暴动遭到严重挫折,茅学勤遵照江苏省委指示,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团结组织力量,继续有力地 打击敌人。凭着机智、勇敢和群众掩护,茅学勤坚持在当地与敌人周旋,多次化险为夷。


1928年4月下旬,茅学勤奉命转移到靖江开辟工作(此时靖江党的工作归江阴县委兼管)。到靖江后,他立即和当地的共产党员蒋润芳等取得联系,在东起丹华港,西至广陵镇沿界河一带建立党的组织,发展游击队,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茅学勤与靖江特别支部几位党员共同商量:一是抓紧时间发动一批农民骨干组成红军游击队,发展武装力量; 二是在农民骨干中发展党员、扩大党的队伍;三是做好一些开明富户和开明绅士工作,争取他们对革命的同情和支持。同时明确要求作好武装斗争的准备,响应周边农民起义。

4月下旬,茅学勤为配合如泰“五一暴动”,率领红军游击队攻入靖江季家市、西来庵,点燃了靖江北乡农民暴动的烈火。同时组织红军游击队在季家市、毗卢市等地对当地民团、盐卡发起袭击,收缴了民团、盐卡的枪支,有力地支持如泰“五一暴动”。

5月10日,由当地红军作向导,茅学勤亲自指挥,带领江阴靖江的六十多名红军战士对靖泰边境泰兴天星桥国民党水上第四公安分局展开夜袭。在激战中,击毙5人,击伤3人,敌人仓惶逃走,严惩土豪8名。这次袭击,红军游击队大获全胜,鼓舞了红军战士的斗志,震惊了靖江、泰兴两县国民党政府。

在中共江阴县委和茅学勤等人的帮助下,靖江共产党员蒋润芳、顾金富、朱者赤、常少仁等人,在东起丹华港,西至广陵镇,沿靖、如、泰界河一带发展了一大批党员,建立了若干个党小组。1928年5月,在茅学勤的帮助下,中共靖江特别支部扩建为中共靖江县委员会,隶属中共江苏省委领导,蒋润芳为县委书记,下设东沙、西沙两个区委。东沙区委书记为朱者赤、西沙区委由常少仁负责。党的组织活动区域主要在东沙的小木桥、四圩埭、如来庵、西来庵、斜桥街、朱敦义港和西沙的常家埭、小利埭、范家石桥、宁界市等地,组建了红军游击队和一大批农民赤卫军武装。

6月,茅学勤奉命从靖江秘密渡江回到江阴西乡。在江苏省委特派员的指导下,8日,茅学勤主持召开了中共江阴县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江阴县执行委员会。茅学勤为县委书记,下设军事、农民、财政3个委员会以及工人部。会议总结了历次农民暴动的经验教训,制订了今后的工作方针。在这一天的军事会议上,通过了部队名称改为“江阴红军”的决定,茅学勤任江阴红军司令。不久,县委在东乡召开红军战士会议,决定严明组织纪律,加强军事训练,同时遴选80名红军战士成立一个中队的赤卫军。在茅学勤的领导下,江阴受破坏的党组织逐步得到恢复。

8月中旬,中共江苏省委成立京(宁)沪特委,茅学勤为特委委员和红军总指挥,不久任军委书记。


如泰“五一暴动”失败后,如泰地区党组织遭到国民党军警武力的残酷镇压,靖江县委和各级党组织处于白色恐怖中,许多党员、农暴队员和红军游击队战士被捕杀害,革命再次转入低潮。1928年10月,时任京(宁)沪特委委员、军委书记、特委红军总指挥的茅学勤率领20余名红军骨干再次渡江北上,帮助靖江开展建党工作,恢复党组织,开展武装农运斗争。按照省委指示,在靖江东北乡召开的党员骨干会上,明确宣布蒋润芳继续担任中共靖江县委书记,恢复了靖江从“红五月”起义后遭到敌人破坏的党组织,重建了红军和靖江农民革命军、赤卫队,发展了一批新党员,恢复了乡区一级党支部,培养了大批积极分子,为即将再次举行的农民武装起义作好了组织上的准备。借县委书记蒋润芳给伯母做冥寿之机,茅学勤在斜桥召开党的秘密会议。会上,他向大家布置了迅速扩大党组织,发展革命武装,打击土豪劣绅等任务,还分发了一批宣传马列主义的小册子。到1928年底,靖江县的党员已发展到近百人。

1928年12月21日清晨,国民党靖江县长韦宣寿和丰金声等带领100多个军警和斜桥民团武装直奔红军驻地四圩埭实施偷袭,在村民帮助下,茅学勤指挥小组成员立即撤离。敌人扑空后,再兵分两路直扑茅学思、陆三保等住地朱者赤家中,实行合团兜捕。茅学勤的弟弟茅学思、陆三保等因掩护战士撤退而壮烈牺牲。为了狠狠回击敌人, 12月22日晚,由茅学勤等人带领,分兵三路,横扫了文武殿、西来镇、宁界市等地11个“缉私”关卡,营救了两名被捕的红军情报员,烧毁了大地主刘伯仁家全部田契、租约借据。

12月24日清早,韦宣寿、丰金声又带着军警、自卫团400余人,向朱敦义港、黄家市、小木桥一带进行报复性“扫荡”。经会议研究决定,凡是有武器和面目已经公开的同志,立即向西沙转移,其余的暂且隐蔽起来。

1928年12月26日,红军游击队和靖江县委领导西行到靖泰边境毗卢市东南的十四圩,住在陆友生、蒋伯山家中。27日上午,陆、蒋二人借到毗卢市买菜侦察敌人的驻防兵力和武器,因木行老板蒋福成告密,被扭送到国民党毗卢市公安分局。了解敌情后,茅学勤率部主动出击进攻敌毗卢市公安分局,营救出两名被捕的战士,焚毁了公安分局驻所,缴获部分武器和近千发子弹,并严惩当地的恶霸地主。此后,大批敌人向毗卢市扑来。为保存有生力量,当天深夜,茅学勤率领江阴红军战士撤回江南。

茅学勤和战友们立即撤退至江阴、常州交界北部的石庄、圩塘、龙虎塘、潘墅等地,同当地的农民革命军汇合在一起,展开了常武地区农民起义斗争。

1929年1月8日,茅学勤奉调至上海,任中共淞浦特委军委书记。1月21日晚,他和特委负责人陈云、严朴等一起领导奉贤县庄行暴动,缴获长枪30多支。他和10名江阴红军战士返回上海,暂住汉口路大东旅社。因叛徒告密,24日晚,他与红军干部倪培青、高大生、萧阿佛、陶金才及16岁的警卫员曹正林等相继被捕。30日押至江阴,县长亲自审问,茅学勤面对威胁利诱,凛然回答:“我既被捕,只存牺牲之念,断不愿再说其他。”2月6日,在一阵“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的口号声中,茅学勤和5位红军战友在江阴君山脚下慷慨就义。

解放后,茅学勤烈士的遗骨迁葬于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张家港市建有学勤广场、茅学勤烈士纪念地等以纪念革命先烈。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全文下载]:
分享到: